为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水平,2月15日,河科大二附院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周冬辰教授莅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会在门诊内科大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张博主持。
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党委副书记李朝晖在致辞时首先向周教授一行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医院整体情况及心血管内科近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他表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国家队”医院,技术实力雄厚、医疗质量过硬、学科特色鲜明,口碑享誉全球,是国内众多大学附属医院的学习榜样和标杆。近3年来我院先后派出近10名青年骨干至浙大一院学习深造,尤其是心血管内科骨干医师学习返院后,通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水平。
在随后开展的学术讲座中,周冬辰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案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射频消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任何手术操作都可能出现风险,但只要胆大心细,对并发症时刻保持警惕,绝大多数风险都是可以预防的。讲座结束后,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畅晓燕及多名医师积极提问,与专家展开了热烈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宽了自身的学术视野,更新了专业知识体系。

会后,周冬辰教授深入心血管内科病房开展了细致的查房工作。周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对疑难病例进行了精准分析,从诊断思路到治疗方案的优化,都给予了悉心指导。他与患者面对面暖心交流,为患者的康复树立了极大的信心。
当天下午,我院心血管内科先后为4名患者顺利进行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

首先周教授、杨丽主治医师对一例双径路折返的室上速进行了射频消融。随后周教授、崔小芝主治医师、陈琼主治医师对一例持续性房颤进行了2C3L术式消融,并在周教授指导下进行了Mashall静脉的造影及酒精消融,之后又对一名房扑患者进行了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最后一台是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每日早搏量达2.5万,经崔小芝医师仔细标测明确为希氏束旁起源,该类早搏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周教授亲自示范并对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讲解,青年医师们在一旁认真观摩学习。最终患者室早消融成功,术后观察30分钟,未见室早复发。
在医疗技术不断追求卓越的征程中,交流与合作始终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是一次知识交流的盛宴,更是一次携手共进的约定。通过学术讲座、专家查房、学术交流和手术指导等多维度的交流,双方在心血管内科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一步工作中,河科大二附院心血管内科将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精湛医疗技术、科研与人才实力等优势,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共建,积极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精湛的业务技术和精益的人才培养方式,共同助推我院心血管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实现全方位提升,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